特斯拉再次被黑客黑掉,智能汽车真的够安全吗?

7月28日,电动汽车界的翘首特斯拉召开发布会,正式将首批Model 3交付给用户,这意味着特斯拉在电动能源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上又有了新进步。然而讽刺的是,就在同一时间段,特斯拉Model X被中国黑客成功黑掉。这不得不令我们质疑,智能汽车真的足够安全吗?
  令人恐惧的“僵尸车”

  今年4月份,好莱坞大片《速度与激情8》在中国席卷票房,里面有一幕上让看过的人至今胆战心惊。电影中,反派通过远程控制,黑进1000多辆汽车系统里,无论是停在路边的汽车还是正在驾驶的汽车统统被操控了,顿时,1000多辆如同僵尸一样的车在纽约的街头横行……

  很多人以为这只不过是科幻片里面的桥段,距离现实还很遥远,殊不知,这样的事情随时可能在我们身边发生。

  早在2015年,特斯拉就被黑客曝出5个漏洞,到了2016年,腾讯安全联合实验室旗下科恩实验室宣布以远程的方式入侵特斯拉汽车,也就是说,黑客已经能够做到在无接触、远距离的条件下控制特斯拉汽车,即使它处于高速行驶状态也能够迫使它熄火,更别说解锁汽车、开窗、打开后备箱这些“小菜一碟”的技术了。时隔一年,科恩实验室在特斯拉已经修复了漏洞的情况下,再次发现多个高危安全漏洞,并且对特斯拉实施了远程攻击。

  未来的汽车正朝着电动能源、自动驾驶、智能联网的方向发展,但是这一次又一次的安全问题出现,也让人对这些智能汽车失去了信心。毕竟谁都会害怕有朝一日自己的汽车被黑客操纵变成“僵尸车”!

  安全问题是最大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要造出自动驾驶汽车、智能汽车难在技术不够,其实这是我们的人知错误,智能汽车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而是安全!这里所说的安全问题并不是指自动驾驶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因为随着技术的逐步成熟,自动驾驶完全可以替代人工驾驶,甚至还会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这里的安全问题指的是网络安全!

  智能汽车是以车联网为基础的,具体来说就是将汽车内各个硬件连接在一起并且在云端运行,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对汽车开锁、鸣笛、启动、开窗关窗等等,甚至可以远程操作。而自动驾驶同样也离不开车联网,没有网络就无法进行定位,因此汽车网络是必不可缺的。

  这就是导致智能汽车不安全的根本原因!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PC和手机常常遭到黑客的入侵,他/她们可以随意控制我们的电脑、手机,窃取里面的信息,至今我们都无法做到百分之一百的预防和应对木马病毒,我们能够做的仅仅是事后修复。

  那么现在把网络和汽车连接起来,同样的网络安全问题就会出现在汽车上,黑客可以入侵我们的汽车系统,可以植入木马病毒,可以在任何地方操控我们的汽车。

  互联网时代,我们最害怕的仅仅是个人的财产、隐私的泄露,可是放在车联网时代,被黑客入侵意味着更危险的情况出现。试想一下,如果你正在高速公路上开着车,突然黑客入侵了你的汽车系统,来一个急刹车,这就危及到生命安全了。又或者说,黑客随意入侵你的汽车系统,将其解锁、启动,轻而易举就把你的车带走了。更不用说那些有反社会人格的,故意操纵汽车,破坏公共交通系统。

  智能汽车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便利车主的驾驶,但是一旦“防火墙”不够厚,那就不止便利了车主,也便利了黑客和盗贼了。

  此外,汽车联网的同时信息也联网,汽车行驶的路线、位置等都会成为有利用价值的大数据,这些数据是用来提升自动驾驶的准确度以及用户体验的,可是一旦这些数据落入黑客的手中,那么我们行驶在任何地方都变得“透明化”了。
  智能汽车将何去何从?

  现在无论是国内外都有巨头在研究智能汽车,除了特斯拉,百度、谷歌、苹果等互联网产商都在智能汽车领域展开研究,取得的成果也颇为丰硕,但都未能很好的解决“安全”问题。何玺想说的,请巨头们在完善技术的同时也要加强网络服务器和汽车系统的安全防御,切勿出现让黑客有机可乘的漏洞,因为这不仅仅可能危害到我们的财产和隐私,更有可能危及我们的生命!

  当然,国家机构也不能懈怠,随着人工智能和万物互联的发展,我们周遭的安全问题值得考量,黑客有更多的机会和途径入侵我们的生活。这时候,政府机构就应该出台一些与时俱进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来禁止、威慑黑客的违法犯罪行为。

  前不久,特斯拉的CEO马斯克提出一个人工智能威胁论,认为人工智能是人类生存最大的威胁,遭到了扎克伯格的强烈反驳。其实就目前来说,危害到人类利益的依旧是人类,即使到了人工智能时代,黑客(人)的入侵才是最危险的。

  虽然智能汽车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因为智能汽车有安全问题而放弃发展智能汽车,就像当初我们没有因为网络安全而放弃互联网一样,因为这是科技发展的趋势,未来不可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查看原文

为您推荐